文化中国行·诗意节令|小寒:银装映冬色 梅香暖乾坤

新闻探索 2025-09-14 17:55:54 432

  挥别冬至,文化迎来小寒。中国装映

  此时节,行诗不知端倪网北国四野苍茫,意节千里冰封;南方多地寒意刺骨。冬色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梅香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十二月节,月初寒尚小,暖乾故云。文化月半则大矣。中国装映”意为小寒时节天气寒冷,行诗但未至最寒,意节到大寒时节,冬色寒冷才会达到极致。梅香

  古人将小寒分为三候。暖乾不知端倪网一候雁北乡。文化这指的是,大雁开始向北方迁徙。二候鹊始巢。此时,喜鹊开始衔草筑巢,为即将到来的春天以及孕育后代做好准备。三候雉始鸲。“雉”即野鸡、山鸡,“鸲”为鸣叫的意思,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。

  对此,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表示,这三候都在描述禽鸟类,古人通过观察禽鸟的行为、习性来反映节气变化,不仅体现出对自然万物以及气候、物候变化的细微观察,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。比如,这里的喜鹊,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之鸟,其筑巢行为不仅体现了动物对生存环境的积极适应,也寓意着新春的到来和生命的延续。

  小寒时节,民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。比如,人们会纳福祈安,祈求家庭的安全和幸福;吃饺子,因为饺子形状像元宝,象征着财富和好运;还有“裹霜”习俗,即在凌晨穿上单衣或薄衣,裹上一层薄薄的霜,寓意增加身体的健康和活力。

  岁暮知小寒,围炉话新年。随着春节的临近,人们也开始忙着准备年货,写春联、剪窗花,赶集买年画、彩灯、鞭炮等,为春节作准备。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,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。

  一念寒风起,一语冬情生。冬天的冷通常不讨喜,但冷并不意味着生机断绝。古人怀揣一颗诗心,总能在冰天雪地、寒流涌动的时节,捕捉到山河大地里迸发的生机和美好。比如喜鹊登梅,是小寒物候,也是晚冬迎春景致,有着美好的寓意。文人墨客在这幅严冬画卷的留白处,留下无数章句诗篇。

  其中,唐代诗人元稹的《咏廿四气诗·小寒十二月节》中就有提及喜鹊的诗句:“小寒连大吕,欢鹊垒新巢。拾食寻河曲,衔紫绕树梢。”诗人形象地描绘了小寒时节喜鹊忙碌筑巢的情景,展现了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。

  中国古代文人对梅花情有独钟,听雪花簌簌落,闻早梅淡淡香,历来都是一件风雅之事。梅花也以其凌寒独自开的特性,象征着坚韧和高洁,成为小寒诗歌中的重要意象。

  宋代词人喻陟曾作《蜡梅香·小寒天气》,其中有几句,写得颇有意趣:“晓日初长,正锦里轻阴,小寒天气。未报春消息,早瘦梅先发,浅苞纤蕊。”小寒时节,还没有春天的消息,纤瘦的梅花却早早地率先绽放,浅浅的苞、细细的蕊,煞是可爱。作品生动刻画了梅花因阳气渐升、春意萌动而一枝先发的景象。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。”隆冬数九,万物雪藏,小寒虽寒,望春则暖,人生亦然。四季交替,岁月轮回,冷到一定程度,就会暖起来。不必抱怨一地鸡毛的生活,不必忧心困难永不消散。否极泰来,“冬天”夺走的,“春天”都会交还回来。走过风雪严寒,就是春暖人间。

责任编辑:王傲
本文地址:http://guangdong.thtfrfid.com/news/026d03199942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让历史照鉴未来——写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

家有孩子要小心!家家都有的这种东西,孩子容易误喝进医院

外伤性鼓膜穿孔保守治疗无效?

一个缺觉的人,全身炎症水平都在升高

候车室里的“健康讲座”

友情链接